校园贷的危害、特点、风险及预防
随着互联网金融异军崛起,引来众多行业巨头在行业内肆意跑马圈地,而大学生消费分期一度被视为“肥肉”,利益的引诱化作一只黑手,把本应宁静的校园推向悬崖之巅。当下,大学生贷款正逐渐成为各大网贷、小贷公司拓展校园市场的主推服务,市面上的“名校贷”、“爱学贷”、“趣分期”、“优分期”等一批贷款平台提供了众多优惠政策及条件,手续便捷、下款速度快、利率相对较低,但同时也给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据了解,很多高校均已发现有民间借贷公司小额贷款向大学校园学生放贷的情况,此类贷款属于“高利贷”性质,危害极大,影响极坏。教育部联合银监会发布《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
下面跟大家分享几个网络贷款危害的实例
案例一、长沙一高校学生陷“贷款购手机”骗局40多人欠下37万元
长沙某大学40余名学生被骗,这些被诱骗的大学生分别贷款购买了一到三台不等的苹果手机,总共购买了66台,每台的市场价都在六千元左右,办完贷款购机手续后,手机没拿到,却背负了一身的欠款。总欠款额度达到37万元。
案例二、大学生请同学出面贷款20多万拿去赌球血本无归
杭州某大学生谎称家里开船厂,在新加坡有酒店,兼之出手阔绰,是同学眼中的标准的壕,在取得同学信任后,以做代购生意,向家里证明自己的能力,但缺乏启动资金为名,骗取同学帮他到互联网金融平台贷款,拿到钱后却用于赌球,最终全部输光。据悉,被骗学生多达40余人,被骗贷款最多达数万元。
案例三、大学生买手机贷3万滚成70多万负债
湖北某大学的一名学生,去年10月为了购买苹果6手机及其他消费,申请网上贷款。随后,经过拆东墙补西墙,不断找其他小贷公司贷款还债,其最终欠下多家公司共计70余万元的债务,而原始金额仅为3万元。
案例四、河南一大学生以同学名义贷款百万终以命相赎
郑州市河南牧业经济学院,一在校大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畸形的消费需求,并且参与非法赌球活动,利用同学的身份证件骗取校园贷款,最后因债务缠身无力偿还在山东青岛跳楼自杀。
案件特点分析
一.作案手段
不法分子通过互联网、手机发布贷款信息,以快速提供贷款、无抵押担保、给予好处费、无需还款为诱饵,利用大学生在校用钱心理,骗取大学生个人信息,利用其身份办理贷款,拿到贷款后便失去联系,或者帮大学生成功贷款后,冒用大学生的身份继续贷款,另外以提供贷款前需收取担保金、人身保证金为借口,反复要求受害人汇款。
二.案件特点
此类案件迷惑性强,大学生容易上当受骗。不法分子与受害人无过多正面接触,作案手段比较隐蔽,待受害人上当受骗后便失去联系,使案件的侦破难度较大。且此类案件作案获利快,作案又不受地域限制,不法分子 可反复、大范围作案。
三.原因分析
大学生对银行业务、金融知识了解不够,防备心理不强,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一些大学生受物质诱惑,希望赚取好处费或者攀比用高档手机、电脑,辨不清真伪,盲目相信网上贷款会帮其解决资金问题,是犯罪分子容易得手的关键所在。
网络贷款、校园贷款、分期付款那么到底有哪些风险呢?
1. 这种小型借贷公司多为非法民间借贷组织,借贷手续不规范,不合法,并伴有利息高、暴力收账等性质特点。
2. 当你无法支付高额利息时,便以不法手段去威胁甚至勒索你或者你的家人、担保人。
3.一些借贷公司还是分期平台,并没有在用户申请分期时,主动、明确地告知逾期还款会造成怎样的后果,或者将要如何赔偿。这也让一些同学并不清楚拖延还款要负担多少,导致一些学生借贷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4.协议诸多陷阱:有些平台的利息并不低,而且学生签署的协议里有很多专业术语和法律条文,如果不认真阅读根本无法理解,稍不留神就会吃亏。
5.贷款前先交押金,却再无下文。
校园贷款的危害
一.校园贷款具有高利贷性质
不法分子将目标对准高校,利用高校学生社会认知能力较差,防范心理弱的劣势,进行短期、小额的贷款活动,从表面上看这种借贷是“薄利多销”,但实际上不法分子获得的利率是银行的20-30倍,肆意赚取学生的钱。
二.校园贷款会滋生借款学生的恶习
高校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靠父母提供的生活费,若学生具有攀比心理,且平时就有恶习,那么父母提供的费用肯定不足以满足其需求。因此,这部分学生可能会转向校园高利贷获取资金,并引发赌博、酗酒等不良恶习,严重的可能因无法还款而逃课、辍学。
三.若不能及时归还贷款放贷人会采用各种手段向学生讨债
一些放贷人进行放贷时会要求提供一定价值的物品进行抵押,而且要收取学生的学生证、身份证复印件,对学生个人信息十分了解,因此一旦学生不能按时还贷,放贷人可能会采取恐吓、殴打、威胁学生甚至其父母的手段进行暴力讨债,对学生的人身安全和高校的校园秩序造成重大危害。
四.有不法分子利用“高利贷”进行其他犯罪
放贷人可能利用校园“高利贷”诈骗学生的抵押物、保证金,或利用学生的个人信息进行电话诈骗、骗领信用卡等。请大家要谨慎办理“网贷”、“小额贷”,切勿因他人劝说或被所谓的“好处费”等蒙蔽,以自己的名义办理贷款给他人使用或为他人提供担保。如需办理“网贷”、“小额贷”的务必咨询家长和银行,谨防被骗。
众多悲剧问题出在哪里?
校园网贷,原本是要帮助大学生实现创业,以及帮助有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显然,不是让大家拿来助长赌博欲望的,那为什么大学生贷款3万利滚利变为70万、吉林高校学生遭遇高利贷等骇人听闻的事件会频频进入我们视野呢?
1、问题出在网贷平台合规性
一个合规的网贷平台,必然有着严格的风控体系,是不可能让贷款人有冒用他人名义进行贷款机会的。
据中申网调查发现,部分校园分期平台在个人信息审核方面并不严格,不是本人都能通过,协议上虽说采集指纹,但只要是手印,不是自己也能通过。这表明一些借款平台在身份核实这方面几乎是形同虚设。而对于大学生借款用途,有的平台监控也不到位。
2、问题出在我国征信体系不健全,纯信用贷有待考量
除此之外,如何解决多平台借款也是一大问题。按照平台的放款逻辑,一家平台几千块钱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多家平台借款,则可能累计到无法承担的额度。此前也有过大学生在多家平台借款最后累计到几十万的案例。
中申网认为,在当前的征信环境下,怎么去查重复借贷的情况,不仅是校园贷面临的问题,还是所有的互联网金融平台都在探讨和要解决的问题。
由于征信体系缺位,信用贷被大面积使用暂不适合我国国情。通过观察,凡是拥有信用贷业务的平台违约率都相对较高。而有实物做抵押的平台,相对违约率较小。
3、问题出在大学生消费观念超前,还款能力和还款意识却没跟上潮流
在一定程度上,“校园贷”帮助了部分大学生资金周转,满足了一定量的资金需求。平台本身没有对错,就是无论出借方,还是借入方,都欠缺对自身责任的审视,使平台的价值产生了扭曲。大学生群体方面,存在着无节制消费的潜在现实,“校园贷”的逐利性,也在有意无意地放任着这种无节制性累积壮大。一如吹泡泡一样,小孩要吹泡泡,大人就使足劲去吹,最后泡沫破裂。
这样不仅需要平台、监管部门以及使用用户共同治理,用户还要积极提高危机意识,不轻易相信天上掉下的馅饼,保持本心才是最好的选择。
为预防更多学生上当受骗或走上歧途,中申网在此为各位支招:
1、严密保管个人信息及证件
一旦被心怀不轨者利用,就会造成个人声誉、利益损失,甚至有可能吃上官司。像上述事件中,如果被骗个人信息到互联网金融平台贷款,不止蒙受现金损失,不良借贷信息还有可能录入征信体系,不利于将来购房、购车贷款。
2、贷款一定要到正规平台
由于现阶段互联网金融监管力度不够,存在不少买羊头挂狗肉的平台,一定要登录官网仔细查看,并搜索比较各类评价信息。像大学生贷款就要认准久融金融,因为他们审核严格,风控接入大数据中心,学生的基本动态都能审核出来,除此之外,还要跟借款学生,电话确认,是否为借款本人,资金用途是否正规等。
3、贷款一定要用在正途上
大学生目前还处于消费期,还款能力非常有限,如果出现逾期,最终还是家长买单,加重他们的负担,所以大学生网上贷款一定要慎重。
警方提示
1.当涉及个人信息时,大家一定要谨慎,切勿轻易将个人信息告诉他人;
2.贷款需通过正规手续、合法途径到银行去办理;
3.一定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当有危险或者被不法分子威胁时,要学会用正当手段或者动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从以上的种种事例可以体现出网贷的危害性,害人害己。 要提示各位学子,为了自己的未来,为了自己的父母, 请理性消费,有些事该拒绝就拒绝,要懂得 say no !